福州南后街旁的林则徐纪念馆,青瓦白墙间流淌着跨过两个世纪的浩然正气。这座始建于1905年的清代祠堂式修建,以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楹联开篇,将观者带入禁烟英豪的传奇人生。
林则徐生于闽都书香世家,27岁中进士后历任多地要职。1839年春,他以钦差大臣身份赴广东禁烟,在虎门海滩当众毁掉237万余斤,这场继续23天的豪举,成为近代我国抵挡外来侵犯的标志性事情。销烟池遗址现仍保存于馆内,池中鹅卵石似乎还回荡着当年民众的欢呼声。
纪念馆第三进院子展示了林则徐的治水功劳。在江苏巡抚任上,他掌管疏浚白茆河、浏河,制作《江苏水利图》;被贬新疆期间,他带领民众开凿林公渠,推行坎儿井技能,至今仍润泽着哈密大地。这些治水成果印证了他上善若水的为官理念。
最有目共睹的是馆内收藏的《十无益》格言手迹。这位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在禁烟奏折中提班师夷长技以制夷,晚年编译《四洲志》,将西方科技引进我国。临终前仍心系海防,留下终为我国患者,其俄罗斯乎的警示。
现在的纪念馆已成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每年招待参观者逾百万人次。散步于林则徐生平展室,凝视着这位民族英豪的雕像,人们不仅能接触前史的厚重,更能够感觉到那份跨过时空的家国情怀。